四川写好文艺创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四篇文章”
日期:2024-12-05 来源: 作者:
四川抓住文艺创作这一切入口,建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艺作品创作试点基地”,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学精品力作“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年来,创作试点基地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写好“政治引领、宣传教育、创新融合、培根固本”四篇文章,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精神力量、文艺支撑。
一、写好政治引领文章,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走深
一是精心谋划部署、组织开展试点。四川省民宗委党组批准设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艺作品创作试点项目,着力建设人才队伍、搭建实践平台、推动成果创新,培育一批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艺作品。二是加强组织保障、完善工作格局。经过综合评审,在遂宁市作协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小组,在射洪市作协挂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艺作品创作基地”,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策划方案》《关于实施作家“一对一”指导联系工作计划》《民族文学创作工作实施意见》等制度方案,落实工作职责,完善工作格局。三是强化政治引领、把准正确方向。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魂,组织会员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跟进学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文艺创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用真情供给高质量文艺作品,用最美的语言写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二、写好宣传教育文章,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走心
一是开展学先进,写典型活动。召开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和先进典型事迹座谈会,研讨蕴含的时代精神,用文艺的形式与时俱进宣讲好,激发社会共鸣。二是开展进基层,讲团结活动。组织“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通过文艺表演、文学创作培训、“欢乐喜庆颂党恩”文学志愿服务,分众化针对性宣讲好共同体故事,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三是开展进社会、品精品活动。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国家宪法日”,开辟专题专栏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宣传,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征文活动和读书活动,向广大读者推荐一批主题鲜明的书籍,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三、写好融合发展文章,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走实
一是挖掘文化资源,促进创新交融。加强与西藏和四川阿坝、甘孜、凉山州等地作协(文联)合作,组织各族文艺创作者开展“手拉手”文学创作交流,赴民族地区村寨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采风活动,组织“乡村振兴作家培训班”赴海南、云南、湖南等地扎根各族群众,体验辉煌成就,深化文学品牌塑造,拓展创作新空间,积累真实生动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素材。二是建设活动阵地,搭建“三交”平台。打造“遂宁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艺作品创作基地”,依托“三五三六”三线建设教育基地,建设“心连心”各族青少年文学创作基地,为各族青少年文艺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三是孕育创作成果,彰显民族精神。挖掘推出《石榴集》等系列反映历史之光,彰显各族群众团结奋进的优秀作品。组织采写反映川疆各族儿女血浓于水的长篇报告文学。
四、写好培根固本文章,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走远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培养机制。动员166名各族文学爱好者加入创作基地,推出文学创作联系工作机制,市级以上作协会员与各民族文学爱好者结对子,培育新生力量,提升文化素养和创作水平。二是培养优秀作家,夯实创作基础。坚持育人才,组织民族文学培训提升活动,邀请省作协主席阿来等省内外各民族优秀作家举办讲座(培训),组织“骏马奖”文学创作分享会,开展“多声部合奏共有精神家园”民族文学创作系列研讨,现场辅导和文学交流活动1000人次。三是实施激励计划,助力文学繁荣。实施《各民族作家创作与作品发表激励办法》,激发创作活力,鼓励创作优秀作品,创作基地会员在当地刊物刊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反映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题材的作品20余篇(首),10余篇(首)文学作品在《西藏文学》《贡嘎山》《草地》等刊物发表。